开云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师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交流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2-10-31 浏览次数: 12

 10月17日上午10:00,开云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在231会议室召开师生学习党的二十大交流座谈会,学院领导、老师、学生代表共聚一堂,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并就学习感想作交流发言。开展此次座谈会的目的是在学院中掀起学习的热潮,久久为功,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委副书记杨静(主持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强国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教育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教育阵地,肩负教育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在新起点上,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长期政治任务来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副书记方芳:“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来自报告中的这份指引是本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诠释,未来的职业生涯本人将紧紧围绕这份指引,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做好知心人,投入到日常管理当中去、积极发现问题做好热心人,加强个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做好引路人。把培养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检验个人工作成效的标尺,立德树人、久久为功。

副院长朱必学: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全面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报告使我们感到,今后的工作方向更加清晰,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劲头更加充足。

副院长肖仁贵: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担当,鼓舞人心,使我感到,作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要积极开展博学计划工作,把学风建设做好,把学生培养做好,为国家建设发展出一份力量,做一分贡献。

副院长刘飞: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备受鼓舞、守正创新、自我革命、奋发前行”铿锵有力的十六字总结。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当不断自我革命、自我反省,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奋发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蓝图绘好、目标已确定,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教工党支部书记李自卫: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科技研发方向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为教师,我要更加坚定自己低碳研究方向,融入国家大发展战略,推动降碳减排节能研发,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学科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报告中的发展战略。

教工党支部书记康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我对党在过去10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振奋,对全国人民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到自豪。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教工支部书记,我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

辅导员邱梅: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 “服务学生、深入学生、引领学生”;要讲政治、立大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要爱学习、懂韬略,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带头人;要有大爱、乐奉献,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在职业发展上要做到“学”“研”“品”,赓续初心、努力学习、扎实基础、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坚持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同向同行,为我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教工党支部书记赵安婷:报告是在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一定要贯彻会议精神,聚集国家战略任务,紧扣我省产业发展落实以强科技支持强工业、强省会战略措施,实现科研新突破。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陈鹏老师:要立足自身的发展,为科研做出自己的贡献,追求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自身发展同时,更应该带动学生,鼓励学生继续读研读博,为贵州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让贵州大学学子在今后人生发展道路上发光发彩。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聆听报告后,我会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当然,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需要靠全院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细致、精致、极致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辅导员陈川:“祖国越来越强大,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党的领导,严于律己,坚持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奋发新征程。”  

学生党员朱梅: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含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为解决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工行业中的绿色化学技术是解决污染的重要手段。作为化学领域的一名研究生,我会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致力于做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为可持续的绿色、低碳、节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2009-2010 贵州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25870 传真:0851-83625867
Email:ce@gzu.edu.cn 技术支持: 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11102002173号